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保留着极为丰富和珍贵的人文资源。8月30日上午,中文传媒举办了第152期“中文传媒之星”主题沙龙活动,出版业务部彭曦瑶以“遇见江西:我眼中的江西历史文化与景观”为主题,给大家作了精彩分享。
彭曦瑶回顾了8年来在江西工作生活中窥见的许多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文景观。她被强烈地吸引着:“在我眼中,那些著名或可能不那么著名的景点,那些山山水水,几乎都有着强烈的文化的痕迹,是先贤踏足、文章写成、情感抒发的地方。”
彭曦瑶分享了初访抚州市南丰县的发现,南丰蜜橘广为人知,但这里竟然到处都有历史人物的痕迹,南丰县的古街区有一座古城墙竟收录在《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又十里至南丰,入城东门。三里,出西门,则盱江自西南抵西门,绕南门而北转……西门外濒溪岸,则石突溪崖,凿道其间,架佛阁于上。濒江带城,甚可眺望……”在离古城门不远的地方,还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家族的祠堂。而几条街道外,则是方志敏的入党介绍人赵醒侬烈士的故居,而赵世嘉、熊开文等人的故居也在此。
文以景而传诵,景因文而显赫。彭曦瑶还讲述了她所发现的江西诗词文学与景观名胜,流传千年的《滕王阁序》与滕王阁一起,成为文学与景物相互成就的绝好例子。从南昌往北而去,则是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庐山,庐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内涵深厚。从司马迁“南登庐山,观禹所疏九江”,到陶渊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陈毅等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
江西这片土地上,古往今来,爱国主义精神延绵不绝。彭曦瑶以赣州城区西北部贺兰山的郁孤台为例,提到辛弃疾的《书江西造口壁》、文天祥的《题郁孤台》和郭沫若的《菩萨蛮》,三人的诗词抒写、诠释着不同时空下的爱国主义精神,为郁孤台蕴含的人文历史增添了新的意境。
在“我爱读书”环节,彭曦瑶向大家推荐了著名出版家、作家聂震宁先生的《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本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写给虚构的对象“书同”(寓意“书业同仁”)的十二封信,第二部分是读者们在阅读完上述书信后的热烈反馈,第三部分是作者近二十余年来的编辑出版工作随笔。全书语言通俗明了,论述深入浅出,观点与实例相佐,道理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出版业务部副主任徐晓锋在点评时指出,走进江西大地,我们能切实感知到“风景这边独好”的无穷魅力;走进曦瑶的讲座,我们则进一步感悟到江西文化的壮美与厚重!江西是文化大省,人文成就璀璨、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名人辈出,积淀了弥足珍贵的人文资源。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江西文化浓墨重彩、影响深远。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江西文化散发出馥郁的芬芳,氤氲在历史的光阴中,蕴含着温润的力量,指引我们出版人在时代的大潮中昂首前行。未来,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努力推出更多的讲好江西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之作、精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