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建筑文化元素——“中文传媒之星”主题沙龙活动暨“我爱读书”活动侧记

来源:综合管理部   发表时间:2024-10-29 19:08:13   浏览次数:535   字体大小: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赋》短短数句,便表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恢宏壮观。10月24日上午,中文传媒举办第166期“中文传媒之星”主题沙龙活动,运营管理部主管李席锋以“浅谈中国古建筑文化元素”为主题,给大家作了精彩分享。



李席锋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演化,分别是:原始建筑;夏、商、周建筑;秦、汉建筑,此阶段建筑部件已统一了制式;唐、宋建筑,四梁八柱的结构体系有了建制规定,建筑技术和造型艺术也达到了历史上最峻峭的水平;明、清建筑,此阶段的建筑比较严谨、工丽、清秀、典雅,具有江南艺术的风范。整体来看,中国古代建筑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求因地制宜、以人为本,重在追求和谐美、生机美、曲线美和意境美。



李席锋接着就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样式所代表的秩序等级作了详细介绍:第一级,重檐庑殿顶(出现最早,约出现于先秦时期),用于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第二级,重檐歇山顶,用于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第三级,单檐庑殿顶,用于重要的建筑。第四级,单檐歇山顶,用于重要的建筑。第五级,悬山顶,用于民居、神库(神库,仓库名。清代工部制造库下属单位之一)。第六级,硬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等级最低,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第七级,卷棚顶,多用于民间建筑。

在“我爱读书”环节,李席锋向大家推荐了中文传媒所属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神工巨匠样式雷》。“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自清康熙年间起200余年里,皇家各类建筑工程背后均有江西九江雷氏家族的身影。其中,“样式雷”家族参与和主持设计建造的北京故宫、颐和园、祈年殿、清东陵、清西陵、承德避暑山庄等6个建筑项目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2007年,“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主要建筑由样式雷主持设计和建造)成功申遗为世界遗产,成为中国第59项世界遗产。

值得一提的是,为向少年儿童科普“样式雷”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出版了《你好,样式雷》一书,两书的出版是中文传媒落实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战略的自觉担当,也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

在沙龙点评环节,运营管理部副主任李波认为,本次讲座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对各种古建筑文化元素的内涵和意义解读准确,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化元素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从而对古建筑文化有了基本了解。虽然建筑本身不会说话,但通过讲解,使观者不但真切感受到了世界之辽阔、人生之悠远、艺术之永恒,也为中国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作出伟大贡献的江西“样式雷”深感骄傲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