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家庭资产配置,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话题。7月30日上午,中文传媒举办第175期“中文传媒之星”主题沙龙活动,资金运营中心固收风控部总监童贤达以“简述生命周期下家庭资产基础配置框架:以金融资产为例”为主题,给大家作了精彩分享。
童贤达首先通过分享身边朋友的投资案例,分析了其中的不足和风险,进而强调了家庭资产配置的目标与核心框架的重要性。他认为,合理的家庭资产配置,应在坚持多元化的基础上,重点提升整个资产组合的稳定性与收益性,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而家庭资产配置的核心框架,即在于“先筑牢根基,再寻求增长”:首先计算满足基本物质生活的需求,通过工资、存款利息、房租等稳定现金流覆盖日常;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风险类资产投资,努力提升财产性收入占比。
随后,童贤达梳理了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家庭分类及对应配置逻辑,他将家庭划分为形成期、养育期、空巢期三个阶段,并结合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模型,建议通过分离资金用途,实现家庭资产安全与增长的平衡。
在金融资产的具体选择上,童贤达以公募基金为例展开分析,从风险等级为大家梳理了不同类型基金的特征:货币基金(R1)收益稳健,适合短期存放;中短债基金(R2)、长债基金风险与收益略高,可作为稳健配置补充;而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等风险等级较高,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他特别提醒,对于衍生品、商品、跨境基金等高风险资产,应秉持“不了解不碰”的原则,避免盲目投入。
在“我爱读书”环节,童贤达推荐了《手把手教你读财报——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估值的艺术——110个解读案例》两本书。前者以一份真实的财报为例,阐述了财报阅读方法和排雷技巧;后者用110个真实公司业绩案例来说明每一种估值方式,辅以扎实的理论架构,为投资者提供了在实践中易于使用的系统方法。